家长科普之斜视篇
2014-10-16 08:41:01 来源: 多宝视
斜视的临床特征
两眼视轴不平行,注视目标不一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,一眼注视目标,而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的现象称为斜视。
斜视有很多种,有偏内、偏外或上、下不正的情形。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,医学上称内斜视,俗称“对眼”、“斗鸡眼”。眼球向外偏斜,称外斜视,俗称“斜眼”。医学上把偏内、外的斜视称为水平斜视,而上、下方向的斜视称为垂直斜视。
斜视是一种眼球运动异常相关眼病。眼球运动依靠眼球上的6条眼外肌完成,不论上下左右,看远看近,两只眼球的12条肌肉同时都参加运动,协调一致。这种协调运动是在大脑统一调度下进行的,在视觉发育形成初期就开始锻炼这种本领。若大脑中枢管制失调、眼外肌力量不平衡,两眼不能注视同一目标,视轴呈分离状态,就会出现斜视。
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
据统计,斜视发病率在儿童期为1%左右,是最常见的儿童眼病。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。
共同性斜视:多见于3岁左右的儿童,发生在双眼单视觉开始形成时,由于皮质视觉中枢尚未发育成熟,产生眼位分离。
非共同性斜视:主要指麻痹性斜视。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(产伤、炎症、外伤或肿瘤等),导致控制眼球活动的神经核、脑神经或眼外肌麻痹形成斜视。
儿童斜视的病因多样:
(1)视功能发育不完善: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所致。通常5岁前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。
(2)先天异常: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、发育异常,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引起。医学上把出生6个月内发生的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。
(3)屈光系统发育不成熟:儿童多为远视眼,由于调节力较强,过量的调节势必会引起两眼的过度会聚,很容易引起内斜视。
(4)眼球运动中枢管制失调:多表现为共同性斜视。
(5)斜视发生的诱因:斜视常发生在发热、感冒及手术外伤后,惊吓,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也可诱发斜视的发生。
观察角膜映光的位置判断斜视的性质和度数
根据两眼视轴不平行,可以得出斜视的诊断。医学上常根据角膜映光点的位置判断斜视的性质和度数。
若双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则为正位眼,若一眼角膜反光点偏鼻侧则为外斜视,若反光点位于颞侧则为内斜视。反光点位于瞳孔缘者斜视度数为15°,位于角膜缘者约为45°,位于角膜缘和瞳孔缘之间约为30°。
斜视危害
主要是影响双眼单视的正常建立。斜视不仅是美容问题,更严重的是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危害很大,严重者可缺乏立体视觉、形成弱视等。
(1)美容与心理问题:斜视影响美观,会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容易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。
(2)异常头位影响骨骼的发育:由于眼外肌麻痹,在有些视野方向,患者出现复视,为克服重影,患者采用歪头、侧脸、抬高下巴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,医学上称代偿头位。对儿童来说,代偿头位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。
(3)破坏双眼单视的形成:斜视注视时,外界物体分别落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、和斜视眼的中心凹以外的位置,由于出现复视,大脑会主动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,最终使患者丧失双眼单视与立体视功能,有的还会形成斜视性弱视。
治疗的原则
斜视可以采用手术与非手术疗法。其中,手术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,使眼位趋于正常。非手术疗法是通过戴镜、视能训练恢复双眼单视功能、增加融像能力,从而使眼位恢复正常。
儿童斜视应尽早治疗
斜视不仅影响美容,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正常发育。研究发现,斜视发生愈早,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影响愈大,疗效愈差;斜视发生越迟,双眼单视功能发育愈充分,疗效越好。
为了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,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斜视,就应该及早诊治。早治疗不但能恢复双眼单视觉,而且眼位能够得到及时矫正。如果治疗延误,虽然眼位得到矫正,但只能起到美容作用,双眼单视功能及斜视眼视力很难恢复到理想的程度。
儿童在7岁前进行斜视治疗,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相对较容易,超过15岁以上者,只能起到美容作用。
纠正斜视,首先必须治疗弱视
合并斜视和弱视的儿童,医学上主张首先治疗弱视,因为只有视力提高,手术效果才能巩固。早期勉强手术能够使眼球达到正位,但弱视仍会使斜视再度发生。医学上多在弱视治疗取得进展,两眼视力大致平衡,出现交替注视时,才考虑手术治疗斜视。对合并有眼内疾患,视力无法恢复的斜视,手术宜在12岁后进行,以避免术后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。
验光戴镜是治疗斜视、弱视的首要步骤
无论斜视还是弱视,都可能与屈光不正有关。治疗前首先应用睫状肌麻痹验光,如有远视、近视、散光应配戴眼镜,这是治疗斜视、弱视的首要步骤。
研究发现,远视眼看近物时,需动用较正常人更多的调节,由此会产生更多的辐辏,使眼球呈现过度内转状态,也就容易出现内斜视。近视眼看近物时,并不象正常人那样需要调节,而双眼同时看近必须用力辐辏,由于调节和辐辏的关系不协调,造成眼睛疲劳。为了避免视疲劳,患者会自行放弃集合和辐辏,继而发生外斜视。只要及时、准确地验光戴镜,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多能恢复正位。
需手术治疗的斜视
(1)隐斜或间歇性斜视:如果视疲劳严重影响工作,保守治疗(戴镜或训练)失败,可以考虑手术治疗。
(2)麻痹性斜视:代偿头位明显影响美观,如果手术能解决代偿头位而且无并发症,可选择手术治疗。
(3)复视: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,若手术能够消除复视、恢复双眼单视者,可以考虑手术。
(4)美容:手术使眼球正位或基本正位,能够达到美容目的,也可作为斜视手术适应症。
斜视的手术治疗
眼外肌是眼球运动的效应器,眼球运动通过眼外肌的收缩和放松得以实现。由于眼外肌具有张力而且有很大弹性,医学上可以通过加强与减弱眼外肌的力量矫正眼位。常用的加强手术有眼外肌缩短和折叠术;减弱手术有眼外肌的后徙和悬吊术等。
疗效的评估
斜视治疗的目的不仅是矫正眼位,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单视功能。
斜视治疗的效果有以下三种:
①完全功能治愈:两眼视力均正常或近似,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及融合力,眼位在任何情况下均正常或仅少量的隐斜,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维持双眼单视。
②不完全功能治愈:仅在完全功能治愈中某一项存在缺陷,但视网膜对应尚正常,存在一定的双眼单视和融合力,但不同于双眼单视者。
③外观改善:完全没有双眼单视功能仅获得外观上的改善。
两眼视轴不平行,注视目标不一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,一眼注视目标,而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的现象称为斜视。
斜视有很多种,有偏内、偏外或上、下不正的情形。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,医学上称内斜视,俗称“对眼”、“斗鸡眼”。眼球向外偏斜,称外斜视,俗称“斜眼”。医学上把偏内、外的斜视称为水平斜视,而上、下方向的斜视称为垂直斜视。
斜视是一种眼球运动异常相关眼病。眼球运动依靠眼球上的6条眼外肌完成,不论上下左右,看远看近,两只眼球的12条肌肉同时都参加运动,协调一致。这种协调运动是在大脑统一调度下进行的,在视觉发育形成初期就开始锻炼这种本领。若大脑中枢管制失调、眼外肌力量不平衡,两眼不能注视同一目标,视轴呈分离状态,就会出现斜视。
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
据统计,斜视发病率在儿童期为1%左右,是最常见的儿童眼病。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。
共同性斜视:多见于3岁左右的儿童,发生在双眼单视觉开始形成时,由于皮质视觉中枢尚未发育成熟,产生眼位分离。
非共同性斜视:主要指麻痹性斜视。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(产伤、炎症、外伤或肿瘤等),导致控制眼球活动的神经核、脑神经或眼外肌麻痹形成斜视。
儿童斜视的病因多样:
(1)视功能发育不完善: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所致。通常5岁前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。
(2)先天异常: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、发育异常,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引起。医学上把出生6个月内发生的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。
(3)屈光系统发育不成熟:儿童多为远视眼,由于调节力较强,过量的调节势必会引起两眼的过度会聚,很容易引起内斜视。
(4)眼球运动中枢管制失调:多表现为共同性斜视。
(5)斜视发生的诱因:斜视常发生在发热、感冒及手术外伤后,惊吓,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也可诱发斜视的发生。
观察角膜映光的位置判断斜视的性质和度数
根据两眼视轴不平行,可以得出斜视的诊断。医学上常根据角膜映光点的位置判断斜视的性质和度数。
若双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则为正位眼,若一眼角膜反光点偏鼻侧则为外斜视,若反光点位于颞侧则为内斜视。反光点位于瞳孔缘者斜视度数为15°,位于角膜缘者约为45°,位于角膜缘和瞳孔缘之间约为30°。
斜视危害
主要是影响双眼单视的正常建立。斜视不仅是美容问题,更严重的是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危害很大,严重者可缺乏立体视觉、形成弱视等。
(1)美容与心理问题:斜视影响美观,会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容易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。
(2)异常头位影响骨骼的发育:由于眼外肌麻痹,在有些视野方向,患者出现复视,为克服重影,患者采用歪头、侧脸、抬高下巴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,医学上称代偿头位。对儿童来说,代偿头位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。
(3)破坏双眼单视的形成:斜视注视时,外界物体分别落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、和斜视眼的中心凹以外的位置,由于出现复视,大脑会主动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,最终使患者丧失双眼单视与立体视功能,有的还会形成斜视性弱视。
治疗的原则
斜视可以采用手术与非手术疗法。其中,手术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,使眼位趋于正常。非手术疗法是通过戴镜、视能训练恢复双眼单视功能、增加融像能力,从而使眼位恢复正常。
儿童斜视应尽早治疗
斜视不仅影响美容,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正常发育。研究发现,斜视发生愈早,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影响愈大,疗效愈差;斜视发生越迟,双眼单视功能发育愈充分,疗效越好。
为了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,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斜视,就应该及早诊治。早治疗不但能恢复双眼单视觉,而且眼位能够得到及时矫正。如果治疗延误,虽然眼位得到矫正,但只能起到美容作用,双眼单视功能及斜视眼视力很难恢复到理想的程度。
儿童在7岁前进行斜视治疗,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相对较容易,超过15岁以上者,只能起到美容作用。
纠正斜视,首先必须治疗弱视
合并斜视和弱视的儿童,医学上主张首先治疗弱视,因为只有视力提高,手术效果才能巩固。早期勉强手术能够使眼球达到正位,但弱视仍会使斜视再度发生。医学上多在弱视治疗取得进展,两眼视力大致平衡,出现交替注视时,才考虑手术治疗斜视。对合并有眼内疾患,视力无法恢复的斜视,手术宜在12岁后进行,以避免术后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。
验光戴镜是治疗斜视、弱视的首要步骤
无论斜视还是弱视,都可能与屈光不正有关。治疗前首先应用睫状肌麻痹验光,如有远视、近视、散光应配戴眼镜,这是治疗斜视、弱视的首要步骤。
研究发现,远视眼看近物时,需动用较正常人更多的调节,由此会产生更多的辐辏,使眼球呈现过度内转状态,也就容易出现内斜视。近视眼看近物时,并不象正常人那样需要调节,而双眼同时看近必须用力辐辏,由于调节和辐辏的关系不协调,造成眼睛疲劳。为了避免视疲劳,患者会自行放弃集合和辐辏,继而发生外斜视。只要及时、准确地验光戴镜,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多能恢复正位。
需手术治疗的斜视
(1)隐斜或间歇性斜视:如果视疲劳严重影响工作,保守治疗(戴镜或训练)失败,可以考虑手术治疗。
(2)麻痹性斜视:代偿头位明显影响美观,如果手术能解决代偿头位而且无并发症,可选择手术治疗。
(3)复视: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,若手术能够消除复视、恢复双眼单视者,可以考虑手术。
(4)美容:手术使眼球正位或基本正位,能够达到美容目的,也可作为斜视手术适应症。
斜视的手术治疗
眼外肌是眼球运动的效应器,眼球运动通过眼外肌的收缩和放松得以实现。由于眼外肌具有张力而且有很大弹性,医学上可以通过加强与减弱眼外肌的力量矫正眼位。常用的加强手术有眼外肌缩短和折叠术;减弱手术有眼外肌的后徙和悬吊术等。
疗效的评估
斜视治疗的目的不仅是矫正眼位,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单视功能。
斜视治疗的效果有以下三种:
①完全功能治愈:两眼视力均正常或近似,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及融合力,眼位在任何情况下均正常或仅少量的隐斜,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维持双眼单视。
②不完全功能治愈:仅在完全功能治愈中某一项存在缺陷,但视网膜对应尚正常,存在一定的双眼单视和融合力,但不同于双眼单视者。
③外观改善:完全没有双眼单视功能仅获得外观上的改善。